工业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基础与作用
1
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基础
2017年11月27日,《国务院关于深化“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”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》发布
明确指出要“构建标识解析服务体系,支持各级标识解析节点和公共递归解析节点建设”。
2018年5月31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《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》和《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》
进一步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及标识解析建设的目标,对相关工作安排做了进一步的分解和分工。我国工业互联网及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推进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
国务院关于深化“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”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
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。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顶层设计,制定整体架构,明确发展目标、路线图和时间表。设立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管理机构,构建标识解析服务体系,支持各级标识解析节点和公共递归解析节点建设,利用标识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确对接,以及跨企业、跨地区、跨行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,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。
2
标识解析应用体系作用
工业标识解析体系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基础,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的基本条件,是连接企业间各项业务的前提,是企业进行大数据采集和经营决策的依据。
唯一身份识别器
查询、溯源、服务、采购、防伪防窜、报修,唯一身份、统一识别、归一化;产品信息展示,所有隶属该物品的信息集成化;一物一码、防伪仿冒、动态追溯,防窜管理。
工业数据采集器
生产过程、流通过程、使用过程、服务过程全纪录;产品追踪、使用反馈、直链用户,大数据分析。
工作信息存储器
一物一档,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集中访问入口;扫码报修、快速响应、维修记录、配件更换、客户评价,完善服务链各环节信息数据交换。
业务行为连接器
以产品标识为基因,链接厂家与客户,链接供给服务上下游单位,实现供应链管理。
装备能力放大器
实现社会化生产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,形成装备地图与信息共享。